思南旅游景点攻略 - 思南旅游政务网_贵州第一旅游网 - 贵州第一旅游网
公告: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思南 > 旅游攻略 > 正文
热门推荐
热门文章

思南旅游景点攻略

日期:2015-01-29 13:09:28   来源:贵州第一旅游网  作者:  编辑:
  思南之名源于历史上的建置。《禹贡》荆州之属,春秋战国先属巴国南境,后属楚巫黔中地。
  秦隶黔中郡,汉属巴郡涪陵县。汉末分涪陵县地置永宁县,治今思南。蜀汉改万宁县,为南中属地。
  晋,万宁县仍殊涪陵郡,郡治汉复县。
  北周武帝宣政八年(578),以万宁县地置费州,亦名涪川郡。
  隋初,废费州,开皇五年(585)于费州地置涪川县(今思南)。
  唐初,属思州。贞观四年(630),分思州的涪川、扶阳2县置费州。八年割思州的多田、城乐2县来属。天宝元年(742)改费州为涪川郡。乾元元年(758)复名费州,州治涪川县(今思南)。领涪川、扶阳(今德江煎茶溪)、多田(今思南县境许家坝)、城乐(今凤冈东部)4县。费州属黔中道,治彭水县。
  宋为思州地。宋大观元年(1107),田祐恭归顺,又置思州,宣和三年(1121)废,绍兴二年(1131),复置思州和务川、邛水、安夷3县,为羁縻州,州治务川,属黔州。务川县辖今思南县地。
  元至元十五年(1277),置思州新军万户府,旋改为思州新军民安抚司,治务川,后徙都坪清江城(今岑巩)。于是称清江城为思州,而称故思州为思南。至元二十九年(1292),改思州安抚司为军民宣抚司,隶湖广行省。至正二十二年(1362),改思南宣慰司,思州分为二,思南行政区划之名,以此为始。
  明洪武四年(1371),思南宣慰司改隶于四川行省。六年(1373),升思南宣慰司为思南道宣慰使司,隶湖广布政司。二十二年(1389),移治水德江(今思南),至此思南道宣慰使司治所乃故都于此。永乐十一年(1413),废思州、思南宣慰司,置思南等4府,属贵州布政司。
  清,思南府治所思南城,顺治十六年(1659),领安化(原为思南府城郭,光绪八年迁大堡)、务川、印江3县及沿河佑溪、朗溪、蛮夷3长官司和随府办事长官司。康熙二十年(1681),思南府属贵东道。乾隆七年(1742)  思南县,改属古州兵备道。嘉庆八年(1803),废随府办事司。道光十七年(1837),增设红丝塘巡检1员。道光二十一年(1841),废蛮夷长官司。
  民国三年(1914),思南府改为思南县,隶黔东道。民国十二年(1925),废黔东道,思南由省直管。民国二十四年(1935),隶属贵州省第六行政督察区,次年改隶铜仁地区。民国二十六年(1937),改隶镇远专区。民国三十二年(1943),隶属铜仁专区。1949年以后隶属铜仁专区,1970属铜仁地区,1987年8月21日,属铜仁市。
  艺术
  思南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。汉末年间置县,元设宣慰司,明清建府,民国设专员公署。司、府、署历经500多年。特别是历史文化源运流长, 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传统文化, 比较出名的有:思南傩坛戏、 花灯、龙灯、其中思南傩坛戏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, 源于古代傩舞和傩仪,以驱邪和酬神为目的的一种民族民间戏剧, 宋代已发展成熟,表演时,艺人戴化妆面具,演出包括开坛、和坛、封坛等三大内容的二十四道和式,将宗教仪式与世俗剧目夹杂于间唱念、做、打无不具备,时有踩刀、溜铧、翻叉等特技表寅花灯以许家坝花灯最为出名, 表寅时以二胡作为伴奏花灯作为布景进行男女二重对白说唱,说唱内容多取材于当地民间动人的爱情故事。
  环境
  位于武陵山脉与大娄山山脉之间。受构造、岩性以及乌江水系控制,呈现出峰丛山地,缓丘谷地、河谷、石林等多种地貌形态。境内最高点为南东边缘的樟子岩,高程1434m,最低点北面乌江出县境处, 高程343m,最大相对高差1091m。
  乌江干流自西南向北东把全县分为东、西两半,从乌江谷底到各山间盆地再至东缘和西北的隔挡式山脉,从而形成县境的东缘和西北高,中部乌江河谷和各谷地低,东西两缘向乌江倾斜的“V”字型地势的基本轮廓。县内河流属乌江水系,乌江河从县西南至北东方向穿过县境,县境内河段长78.13km。两侧支流呈树枝状分布,流域面积在20km以上的河流28条,河道总长457.25km,加上乌江思南段78km,计533.25km,河网密度为24.3km/100km。
  依据地貌形成的内外营力和地表形态,将区内地貌分为构造侵蚀溶蚀低中山、溶丘谷地、溶蚀侵蚀低山河谷和侵蚀堆积四种类型。
  民族
  现在有彝族、白族、傣族、壮族、苗族、回族、傈僳族、拉祜族、佤族、纳西族、瑶族、藏族、景颇族、布朗族、布依族、阿昌族、哈尼族、锡伯族、普米族、蒙古族、怒族、基诺族、德昂族、水族、满族、独龙族等民族分布。
上一篇:第一页
分享到:

相关阅读

招聘信息 | 友情链接